我國各個地域的氣溫氣候都不一樣,而冬瓜種子發芽的最佳溫度是29℃-30℃。所以冬瓜在種植時,不同的地區,種植冬瓜的季節也不一樣。大部分南方地區適合在春季種植冬瓜,比如廣州、海南等氣候常年溫暖,種植南瓜就適合在1—3月份種植;而偏北一點的地區,則要根據當地的氣溫來安排冬瓜播種的時間,如果要提前播種的話,應做好防寒措施。 種植南瓜時要注意以下事項: 1、把握好澆水量。播種后至出苗前,要注意澆水,只須保持土壤潮濕即可 ,以防止漚種爛根。 2、定植時間要根據當地氣溫的情況而定 。最好一個位置移植一株冬瓜苗就可以了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移植幼苗之前,種植的土壤也要事先選好,砂質土壤是最為適合冬瓜生長的土壤。這種土質的透水性良好,能夠讓冬瓜的根部得到很好的保護,降低冬瓜根部發生腐爛的狀況。
發布時間:2022-11-03 706人瀏覽
土豆中含有大量的淀粉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纖維素以及豐富的維生素C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B1、胡蘿卜素、花青素及鈣、鉀、鐵、磷等微量元素,另外還含有核黃素、尼克酸、硫胺酸等成分。 1.土豆中含有大量淀粉,而且是抗性淀粉,具有縮小脂肪細胞的作用,而且吃土豆還可以為人體提供能量,增加飽腹感,有扛餓功效,可作為主食。 2.土豆中含有2%左右的蛋白質,其蛋白質營養很高可與雞蛋中的蛋白質相媲美,易消化吸收,含有人體所必需的8中氨基酸,吃土豆可以補充蛋白質,增強機體免疫力,使人精力充沛,不易生病。 3.土豆中能供給人體大量有特殊保護作用的黏液蛋白,可以促進消化道,呼吸道以及關節腔,漿膜腔的潤滑,預防心血管和系統的脂肪堆積,保持血管的彈性,有利于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。 4.土豆中所含有的維生素C是蘋果的4倍,B族維生素是蘋果的4倍,還含有禾谷類糧食所沒有的胡蘿卜素,有實驗證明,0.25公斤新鮮土豆足夠一個人一晝夜所消耗的所有維生素,所有土豆可以為人體補充多樣的維生素,是一種比較完美的食物。 5.土豆中膳食纖維豐富,腸胃對土豆的吸收較慢,食用土豆后,停留在腸道中的時間比長,可以增加飽腹感,同時可以促進腸胃蠕動,促進機體毒素垃圾的排出。 6.土豆中含鉀豐富,是典型的高鉀低鈉食物,它的含鉀量幾乎是蔬菜中最高的,鉀元素可以平衡酸堿,調節細胞滲透壓,降低血壓,所以土豆很適合水腫型肥胖者和高血壓患者食用。
發布時間:2022-11-03 953人瀏覽
蔬菜的類型 (1)喜熱型不經霜打。如:西紅柿、茄子、青椒、甘薯、花生、四季豆、毛豆、各種菜豆、西瓜、南瓜、黃瓜、葫蘆、苦瓜、絲瓜、甜瓜、莧菜、空心菜、玉米、芋頭、芝麻、向日葵、空心菜等; (2)喜寒型不耐熱,幼苗時需要涼爽的天氣,成熟時霜寒可以增進風味。如:大白菜、白蘿卜、芥菜、甘藍、卷心菜、花菜、花椰菜、蕪箐、土豆、生菜、萵苣、胡蘿卜、芹菜、甜菜、菠菜、芹菜、香菜、小白菜、上海青、洋蔥、蔥、韭菜等; (3)耐寒型可以過冬如:蠶豆、豌豆、油菜、蘆筍、薺菜等。 喜熱型蔬菜:要在春季解霜,天氣轉暖,氣溫穩定后栽種。長得比較慢的喜熱型蔬菜,要早一些栽種,有的可能要不等解霜先在溫室里育苗,以保證能有足夠長的時間成熟。至于長得快的喜熱型蔬菜,如空心菜、莧菜等,則可以從春季一直種到夏末初秋。 喜寒型蔬菜,在沒有霜的地區,秋季和冬季都可以種;有霜的地區,要在夏末初秋種,以保證在降霜前成熟。在寒冷的地區,春季也可以栽種,不過需要先在溫室里育苗,再移栽到戶外。成熟得快的喜寒型蔬菜,如櫻桃小蘿卜、小白菜、上海青、生菜,不管是南方北方,春季都可以栽種。 耐寒型蔬菜,幼苗期間非常耐寒,但需要溫暖的天氣才能長大成熟。所以一般在初霜前一些時候栽種,使其長出幼苗來過冬。在寒冷的冬天,幼苗并不會凍死,但幾乎停止生長,等來年開春天氣轉暖后,繼續生長。
發布時間:2022-11-03 548人瀏覽
從實際應用效果來看,該技術除了機械作業可適合播種不同的牧草種子,由于同時對草地的耕松、切碎、鎮壓和施肥作業,明顯地改善了草地土壤的理化性狀,增加了肥力和蓄水保墑能力,保證了較高的飼草出苗率和保苗率,提高了牧草的產量和質量。 1、技術要點: (1)在草田輪作區采用耕耙壓播施肥聯合作業時,耕深要求18~22厘米,在放牧草場淺耕翻區,耕深要求15~17厘米;耙地要求重耙和輕耙兩遍,沿對角線方向作業,并鎮壓一遍。 (2) 松土補播作業,松土深度一般在15~25厘米,土范圍越大越好,松土時盡量避免破壞原生牧草植被,地面開溝要小,地面要平整。
發布時間:2022-11-03 913人瀏覽
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,農業現代化的本質也就是農業的科學技術化。目前我國的智能化農業技術已經達到很高水平,能夠做到生產過程高度機械化、智能化。 近幾年,物聯網,移動互聯網,云計算技術的熱發展帶動了農業的蓬勃發展。這種新型的智能農業控制系統是在已有的農業基礎上,把快捷,安全的農業工作很好的融進人性化的高科技管理模式,不僅可以實現設備和設備之間的控制,還可以實現人為的遠程控制,通訊功能,其最終目標是實現設備,安防設備以及通信設備通過無線網絡連接到智能控制系統中,由控制系統對農業設備和安防等設備進行異地監視和控制,為人們營造出更美好的生活環境。 智能農業的發展目標應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,提高農業規;、產業化、標準化、集約化、信息化水平為目標,構建以物聯網技術裝備為基礎、高新科技為支撐、現代經營為特征,勞動生產率高、土地產出率高、綜合效益高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,引領農業現代化率先發展。
發布時間:2022-11-03 725人瀏覽
contact us
聯系我們